台視於1964年2月18日週二20:50~21:20開播時命名為《大衛尼文》影集,取代播畢的《鐵馬英雄》影集;3月3日改名為《大衛尼文的世界》。3月14日調去週六20:50~21:20,原週二20:50時段由《羅賓漢》影集取代。《大衛尼文的世界》於4月28日又調回去週二20:20~20:50,其週六的20:50時段由原本於20:20播出的《七海風雲》影集延到20:50接替。《大衛尼文的世界》於10月20日週二播畢,此時段由《海宮獵奇》影集接替。
本影集英文原名是《四星劇場》Four Star Playhouse,在美國CBS電視網自1952~56年共播出129集。最早由卻爾斯鮑育Charles Boyer, Dick Powell, Joel McCreaand, Rosalind Russell輪流擔任各集的主角,但是開播沒多久後Joel McCreaand與Rosalind Russell就被換角,由大衛尼文與Ida Lupinor取代,雖然仍舊是有四位明星輪流主演,但這四人不時地走馬換將,例如Ronald Colman, Merle Oberon,瓊芳登Joan Fontaine...等等都擔任過主角;所以此影集有時用另一個名稱:Star Performance。
《四星劇場》影集在尼爾遜收視率榜中從未超過前30名,不過也不算太差,還能播出了4季,其中由大衛尼文主演的劇本共有33集;因為大衛尼文在台灣較有名,台視只訂購了由他主演的片集。每集是個獨立的故事,大衛尼文在每集中飾演不同的角色。
此影集是由「四星製片公司」Four Star Productions所製作的第一部影集,大衛尼文自己也是「四星製片」的原始股東之一。日後此公司多次轉手,於1989年被併入New World Entertainment影片公司。
大衛尼文(David Niven)1910年3月1日在倫敦出生,蘇格蘭裔的父親是軍官,英法混血的母親也是來自軍人家庭;大衛尼文上面還有二名姊姊與一個哥哥。1915年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他的父親38歲時在加利波里戰役中喪生,埋葬於土耳其。對於父親,大衛幾乎沒有留下什麼記憶。
他的母親後來又和一個商人結了婚。大衛的繼父對於這個繼子的生活,沒有表現出多少興趣,但他卻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供養者。事實上大衛的母親早在喪夫之前就與其繼父有染,所以大衛尼文的繼父有可能才是其生父。
大衛在小學時表現並不好,青少年時期就讀於桑赫斯特軍校(Royal Military College at Sandhurst),1930年畢業後以少尉官階開始任職。但是承平時期的軍旅生涯讓他生厭,有一次他言語犯上後被留營查看,在看守軍官默許下大衛逃離了營區;在搭乘前往美國的船上,他發送了辭去軍職的電報(1933年9月6日)。
後來他從事過各種各樣的工作,其中包括賣酒、伐木工人、郵差等等,也被介紹去百慕達與古巴擔任教官。他日後前往洛杉磯想進入電影界,費盡口舌成功地打入了這裡的英國演員的圈子,才步入好萊塢電影圈,從演小配角開始。在1935年的《叛艦喋血記》Mutiny on the Bounty中,他的演出受到製片人Samuel Goldwyn賞識而簽約後,演藝生涯才開始起飛。
1939年英國對德宣戰後,英國政府不知將要如何處置好萊塢的英國影星們,於是大使館勸他們就待在好萊塢繼續拍電影吧。不過大衛尼文還是選擇回英國擔任中尉(是好萊塢英國影星中第一個回國參軍者),在好萊塢的英國人為他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告別晚會;不過戰時他都待在支援單位,還被派去拍了兩部鼓舞士氣的軍事劇情電影:The First of the Few (1942) 與The Way Ahead (1944)。
在電影單位任職時,日後成為明星的彼得·尤斯汀諾夫Peter Ustinov是他的勤務兵。二戰結束時大衛尼文晉升到了中校。戰後大衛尼文回到美國時,美國艾森豪將軍還親自頒發勳章給他,獎勵他在戰時策劃英國BBC海外軍事電台的節目:播放新聞與娛樂節目給戰區的盟軍。
在1940年夏季的後半期,大衛尼文認識了22歲的普莉茉拉·蘿洛Primula Rollo,才17天後他們在1940年9月16日結婚,後來有了兩個兒子。戰後全家搬回好萊塢,但六週之後悲劇就降臨了。1946年5月,他們在影星泰隆鮑華Tyrone Power家中作客,晚餐後玩躲貓貓時,Primula Rollo誤認為是衣櫥的門其實是通往地下室,她從樓梯上摔下去而喪命。
1948年大衛尼文結識了瑞典女模喬蒂絲·妍芭莉Hjördis Genberg(1919–97),在六週後就結婚了,但此後婚姻關係一直不順遂。他們收養了兩個女兒(1960與62年),大女兒Kristina其實是大衛尼文與當時18歲的女模Mona Gunnarson的私生女。Hjördis Genberg也與別的男人有染,並且有酗酒的問題,然而這段婚姻也維持到大衛尼文過世。
但是圈內人都覺得Hjördis Genberg是個難以相處的惡女人。大衛尼文說:「Hjördis並不是個好伴侶,除了打扮自己與插插花瓶外,什麼事都不會做。」「之所以沒離婚,是我想被人記得是好萊塢圈裏沒離過婚的男星。」007演員羅傑摩爾回憶:「大衛都順著她,但她卻總是藐視他。」當1997年Hjördis Genberg中風過世時,大衛尼文的摯友Billie More說「這樣講實在不厚道,但我真的想不出有誰會為她難過。」
大衛尼文與Hjördis Genberg
1953年大衛尼文因演出《藍色的月亮》The Moon Is Blue (1954年12月在台北上映)得到了1954年金球獎的最佳演員,1956年的《環遊世界八十天》榮獲多項奧斯卡獎,大衛尼文也獲得了最佳演員的提名,然而最後敗給了《國王與我》中的尤伯連納。兩年後1958的《鴦鴛譜》Separate Tables讓大衛尼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,雖然以後他沒再得過奧斯卡獎,但是演出了不少令人難忘的角色,例如《六壯士》(The Guns of Navarone, 1961)、《北京五十五日》(55 Days at Peking, 1963)、《粉紅豹》(The Pink Panther, 1963)、《皇家夜總會》(Casino Royale, 1967)、《怪宴》(Murder by Death, 1976)、《尼羅河謀殺案》(Death on the Nile, 1978)、《海狼突擊隊》(The Sea Wolves, 1980)等等。
1962年007小說作者伊恩·佛萊明曾推薦由大衛尼文飾演首集的詹姆士龐德,但製作人Albert Broccoli覺得他太老了。
1981年大衛尼文被診斷出得了漸凍人症,1983年7月29日於瑞士家中逝世,享年73歲;當時他還在拍粉紅豹系列的《傻龍登天》Curse of the Pink Panther,因為身體虛弱,他的角色不得不請他人配音。他總共演出過90餘部電影,另外還有許多電視劇。
1974年大衛尼文在奧斯卡頒獎典禮時,後台跑出個裸奔者(56秒處)。從1:37至1:54,大衛尼文說:「女士與先生們,這幾乎是必然會發生的事(當時流行裸奔)......有個非常有趣的想法,可能此人在一生中唯一能贏得大家的笑聲時,就是脫褲展示出他的短處?」。伊麗莎白泰勒在2:55處說:「這場戲(裸奔)很難接著演下去。」
這名裸奔者Robert Opel (1939–79)是攝影師/畫廊老闆;1979年7月7日他在畫廊(舊金山)被搶劫時遇害。
《四星劇場》片集範例 (YouTube影片的右下角若有白色方塊,點下去 再點旁邊的齒輪;再點字幕,自動翻譯,可選中文字幕。)
Full Circle(1955)
The Island(1952)
The Bomb (1954)
To Whom It May Concern(1953)
本劇中大衛尼文飾演的「賓」,在片中結尾時舉槍自盡;劇情介紹中卻說他在睡覺。也許撰稿者沒看懂,或者台視剪輯掉了,不鼓勵自殺行為。
The Man On the Train(1953)
Broken Journey(1955)
Finale(1956)
Never Explain(1954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