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爾赫特Al Hirt (1922–1999) 原名Alois Maxwell Hirt,出生在美國紐奧良市,父親是警察。6歲時父親給他一支買自當鋪的小喇叭,日後他在警察少年樂團中演奏。16歲時就成為職業小喇叭手,在賽馬場中吹奏 。1940年Al Hirt進入辛辛那提音樂學院(Cincinnati Conservatory of Music)就讀,二戰服役於美國陸軍時擔任號角手,戰後曾在不同的樂隊中擔任小號手。1955年開始灌錄演奏專輯,至1996共發行了44張專輯。
1950年代中期開始,Al Hirt領導的樂隊在紐奧良的Dan's Pier 600俱樂部固定演出。1962年他在紐奧良的法國區開張了他自己的俱樂部,就叫做Al Hirt;一直經營到1983年。1967年他成為「紐奧良聖徒」New Orleans Saints職業橄欖球隊的股東之一。
爪哇"Java"這首演奏曲收錄在Al Hirt的第14張專輯"Honey in the Horn"(1963)裏,"Java"後來有發行單曲唱片,1964年3月7日到達告示牌Billboard單曲排行榜第4名。
1963年12月15日Al Hirt在電視綜藝節目《蘇利文劇場》中表演此曲。
"Java"的原始版本,是美籍音樂家Allen Toussaint (1938–2015)於1958年的自創曲。
收音機廣播劇版的《青蜂俠》The Green Hornet(1936~1952)以俄國作曲家高沙可夫(Nikolai Andreyevich Rimsky-Korsakov, 1844~1908)的曲子「大黃蜂的飛行」Flight of the Bumblebee(1900)當插曲。當1966年ABC電視網決定將《青蜂俠》搬上電視時,就決定沿用這個主題曲,由美籍音樂家Billy May(1916–2004)重新編曲,Al Hirt吹奏小喇叭。
《青蜂俠》影集片頭
The Green Hornet主題曲的完整版。電影《追殺比爾》Kill Bill(2003)也選用此曲當做插曲。
The Green Hornet主題曲的完整版收錄在「喇叭會見胡蜂」 The Horn Meets "The Hornet" (1966)專輯裏,當年有盜版唱片。
2011年芬蘭喇叭手Tero Lindberg在芬蘭電視上表演。
2009年德國喇叭手Christoph Moschberger的表演(1分04秒開始)
《青蜂俠》片尾
《青蜂俠》片段。這影集在美國只播出了1季26集(1966年9月~1967年3月)。台視於1970年6月~1971年1月首播,1972年8月~1973年3月重播。中視於1986年8月~1986年10月播出。華視於1995年7月~1996年1月播出。
高沙可夫的「大黃蜂的飛行」是 歌劇「蘇丹皇帝的故事」中第二幕第一場;跨海飛來的大黃蜂群,盤旋在天鵝周圍攻擊她,"嗡嗡"聲是模仿大黃蜂的振翅聲。王子拯救了天鵝,天鵝變回成原來美麗的公主而嫁給王子。
1965年Al Hirt主持了CBS電視網的一小時綜藝節目"Fanfare",但是播出12集就結束了。他在"Fanfare"節目中介紹The Lettermen合唱團演唱"More"與"A Summer Place"。
Al Hirt 在電影《花蕊戀春風》Rome Adventure(1962)裏軋了一角,演奏"Al Di La"。
除了偶爾在電視影集中客串外,1967年他也在電影"What Am I Bid?"中演出。
Al Hirt於1999年(76歲)因肝病逝世,他有三段婚姻與9名子女。
* 我首次聽到"Java"是在電影《坦克大決戰》Battle of the Bulge (1965)的盜版唱片上。封面類似下面這一張原聲帶唱片(這張是法文版)。
然而這張盜版唱片裏,只有第一首歌曲「德國裝甲兵進行曲」是《坦克大決戰》電影裏的插曲。(1:28)
這張台版《坦克大決戰》第二首曲子就是"Java",依稀記得第三首應該是"Stranger in Paradise"。因為我並沒有這張唱片,現在只能猜測,除了第一首歌是擷取電影原聲帶以外,後面是用1965年Al Hirt的精選輯"The Best of Al Hirt"來銜接。當然這是盜版唱片商的安排,美國並沒有這樣一張唱片;《坦克大決戰》原聲帶與"The Best of Al Hirt"是兩張不同的唱片。下面是黑膠唱片版的"Java",用耳機聽會發現音色與置頂的CD版不同。
留言列表